手繪16mm膠卷課程精華


2011年從美國回台之後,一直想著要如何開辦手繪16mm膠卷(Hand-painted/Hand-made 16mm film )膠卷課程,因為這是我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念電影時的最最最初的第一堂課程,我的恩師 Janis Lipzin 稱這堂課為 "Who needs camera? ",簡約的課名充分表現出對於「何謂電影」的突破性和批判性。之後的手沖課程(Hand-processed Film),老師則稱為 "Who needs lab?" ,更是帶入創作者和沖印界如何平衡「獨立創作」的省思。其實我自己並非專攻於手繪電影創作,反而是偏向手沖跟一般膠卷拍攝,但因為我從美國帶回來的放映機等設備,非常適合開設手繪的課程,只可惜一直沒有機緣,加上之中還碰上親人生病離世等事件,這些設備安安靜靜地躺在家裡好幾年。

終於,在2015年,時逢離開國家電影中心,開始接案人生。感謝母校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的陳若怡小姐,極勇敢地讓我開辦了回台之後第一場的「手繪16mm膠卷完整課程」(完整課程為至少4個整天的工作日)。(2018年初又舉辦了一場)


2015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2015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2018 若怡使用影印機將墨水印在膠卷上
2018 同學以刮除藥膜方式實驗「光學聲音」



之後,2016年晶體影像製作有限公司也開辦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膠卷計劃:思考影像的人」,2017年宜蘭映像文化節(山冶計畫策劃)也辦了一場為期三個週末手繪課程。
2016 晶體影像製作公司「膠卷計畫:思考影像的人」

2016 晶體影像製作公司「膠卷計畫:思考影像的人」同學以竹籤點顏料上色
2017 宜蘭映像文化節 這次有許多設計/美術背景的同學參與
2017 宜蘭映像文化節 莊同學將魚鱗貼上膠卷染成深藍色


2019年,新板藝廊的「菲林轉生術」展覽啟動,館方希望能夠舉辦約 3~4 小時的工作坊性質,原本至少四天的課程要轉為工作坊,其實有些難度,因為手繪膠卷相當重要的元素是「實驗材料」,以往課程之所以需要至少四天,除了包含電影史和膠卷的基礎課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員有充分時間尋找「自己的材料」,進而創作、寫創作理念、剪接和放映成果會,而且在課程之後他們都必須要學會如何操作放映機、看片機和接片機等設備。

因此改成 3~4 小時的工作坊,真的就是變成「體驗」而已,「實驗材料」的目的性也隨之縮減,雖然會在課前邀請學員自行攜帶材料,但是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我事先準備好的,其實極具限制性,這是我覺得較為可惜的地方。但,好處是也因為時間較短,可以開設很多堂,可以接觸到更多群眾,讓大家有機會不要再滑手機,能夠親手碰觸到手繪電影,擴展對於「電影」的認知,也學到一點點電影膠卷的特性和歷史(因為我還是會努力在這短時間內,塞個大概1個小時的歷史課😎,學員大概覺得我很煩吧!)

對了,不得不說,我在這邊也要感謝所有參與過手繪課程的同學,因為你們的創意,開發出許多創作的材料和方式,例如可透光顏色又飽和的「卡點西紙」非常好用、無痕膠帶可吸附報紙墨水、雞毛禫子的毛也很特別、插畫墨水可無限疊印等等⋯⋯因為你們的勇於開發和常識,讓我有機會能夠把你的經驗傳承給新的同學!!


最後我會用圖片和影片方式介紹其他工作坊的成果,特別感謝簡志祥老師在部落格中特別介紹了這堂課,在這邊與大家分享「阿簡的生物筆記:手繪膠卷放映」。

p.s.我還是希望能夠再有機會開設長期手繪課程
(招手!招手!)


2019 空總CLab





映青作品
曦谷作品
明真作品


瓊生作品



  

2019 新板藝廊 菲林轉生術

 2019 新板藝廊 親子工作坊 成果影片
2019 新板藝廊 親子工作坊
2019 新板藝廊 大觀國中寒假營隊





 
2019 新板藝廊 成人工作坊 成果影片

巧鄉作品
志祥作品
琇菱作品
素伶作品


2019 府中15 電影實驗室 兒童寒假營隊










留言